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服务中心

行业新闻

无锡不锈钢孔蚀机制及孔蚀试验的评定方法

发布时间:2014/5/22  作者:不详  点击量:2098次

  孔蚀可分为两个阶段:在钝态金属表面上小孔的成核和小孔的成长.有关孔蚀机制的理论解释较多,其中钝化的吸附置换理论用的较普遍.蚀孔内部的反应如图5-1所示[t'), Kolotyrkin认为孔的形成为a一和02的竞争吸附结果,当金属表面上有0,吸附的点被CI一取代时,孔蚀即会发展。因为金属表面的钝化膜不是非常均匀的,在某些点上会发生较强烈的Cl一吸附和金属的较快溶解,由于O:和CI一的可逆竟相吸附产生CI一的络合离子而破坏了钝化膜,此络合物水解后又生成络合离子和CI-。关于小孔的成长过程,普遍认为是.在局部阳极上溶解的金属离子,如Fe,十、Cr,十、Ni2+等与水反应生成H`,使蚀孔内溶液的pH值降低,遂引起金属离子的加速溶解,为使蚀孔内保持电中性,CI一就补充进入蚀孔.并与金属离子结合,如此生成的高浓度金属氯化物使H+的活度系数增大,同时阻止蚀孔阳极区的重新钝化.此外,由于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在蚀孔的孔口,妨碍了蚀孔内强腐蚀性溶液的扩散,也促进了蚀孔的成长过程。 目前不锈钢孔蚀试验的评定方法有化学浸泡法和临界孔蚀电位电化学测定法两类。 化学浸泡法是将试样浸泡在含有一定浓度的腐蚀性阴离子(一般为CI)和氧化剂(一般为Fe")的某一温度溶液中.经一段时间试验后.观察试样上蚀孔发生的情况,如测量失重.测量小孔深度和表面数量以及侧量临界孔蚀温度等.以此来评定钢的耐孔蚀性。腐蚀溶液种类很多.采用的氧化剂也不相同.我国标准(GB4334. 7)采用的是6%FeCl,+O. 05NHC135 (‘或50C溶液,24h试验:美国标准(ASTMG48A)和日本标准(JISG0578)也是同佯的溶液.温度规定为50C。 临界孔蚀电位电化学测定法包括动电位法、恒电位法、恒电流法和表面划伤法等.以动电位法用的较普遍。电化学法是在含有一定浓度的氯离子溶液(常用为3. 5'/oNaCI. 30 C)中.用动电位或恒电位扫描测定阳极极化曲线.电流突增时所对应的电位即定为临界孔蚀电位《或称击穿电位Eb)以其数值大小作为评定不锈钢耐孔蚀性能优劣的判据.击穿电位值不仅与合金类型有关,也会因扫描速度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在比较不同合金的击穿电位时,必须在给定的扫描速度下进行测定。

关于我们|信息反馈|新闻中心|产品中心|服务中心

Copyright2011-2012  版权所有:无锡市佳创不锈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无锡市锡山区蓉辉路21号

邮  编:214191  电  话:18015331999,13255101999   苏公网安备32020502001111 苏ICP备13018490号

公司主营产品:无锡不锈钢,无锡合金钢,进口不锈钢,无锡双相不锈钢,无锡不锈钢管,无锡不锈钢市场,无锡不锈钢板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